一位自媒体圈内朋友私信我,语气低沉又复杂:“我玩冰球,输了几十万。”
短短一句话,却像一块冰砸进我心里——这不是简单的输钱,而是一个关于冲动、热爱与自我认知的警醒故事。
这位朋友,35岁,IT从业者,平时生活规律、理性克制,但近两年,他迷上了冰球,不是看比赛那种“粉丝式热爱”,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——买装备、报训练班、参加业余联赛,甚至加入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俱乐部,他说:“冰球让我找回了少年时的那种纯粹热血,那种冲撞、对抗、团队协作的感觉,比加班打游戏还上头。”
听起来很酷对吧?可现实是,他不仅没打出名堂,反而在一次“高规格”的友谊赛中,因为对手临时换人、战术被打乱,加上自己状态不佳,连输三场,最终赔上积蓄——整整几十万,这笔钱,是他攒了五年才凑够的“人生启动资金”,打算用来创业。
为什么一个看似健康的运动爱好,会变成一场“财务灾难”?我问过他几个问题:
冰球突破(中国)官方网站
-
你有没有评估过自己的竞技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?
他说:“当时觉得就当娱乐,没想到对方是职业退役选手组队,偷偷拉来外援。” -
你有没有签过什么协议?保证金”或“押金”制度?
他苦笑:“没有,大家都说‘友情赛’,结果赛后对方说‘你输了,得补差价’,理由是‘破坏比赛秩序’。” -
你有没有想过,这已经不是爱好,而是变相赌博?
他沉默了两分钟,说:“我开始觉得不对劲,但太想赢了,赢了就能证明自己。”
这让我想起一个词:成瘾性消费,很多人把爱好变成“投资”,把热情变成“执念”,最后陷入“输不起”的心理陷阱,冰球本身是项很棒的运动,能锻炼体能、培养团队精神、释放压力,但一旦脱离了边界,就成了情绪的黑洞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“非正规赛事”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常见,有人打着“冰球交友”“高端圈子”的旗号,吸引年轻人参与“带资参赛”,实则暗藏利益链条——输的人交“学费”,赢的人分红利,本质就是变相的“体育博彩”。
这不是个例,去年某平台曝光过一起类似事件:一名大学生因参加“校园冰球挑战赛”欠下数万元债务,家长报警后才发现,主办方根本没有资质,所谓的“冠军奖励”根本不存在。
我想对所有热爱运动的朋友说一句:
别让热爱变成负债,别让激情绑架理智。
如果你也爱冰球、篮球、滑雪、电竞……请记住三点:
第一,明确边界:娱乐≠投资,兴趣≠赌博。
第二,查清背景:参加任何比赛前,务必了解主办方资质、规则、费用明细。
第三,量力而行:别为“面子”或“胜负欲”押上全部身家。
那位朋友后来告诉我,他正在申请分期还款,也在考虑转型做冰球教练——这次失败让他看清了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,而不是“赢”这个结果。
人生就像冰球场,有时拼尽全力也没法进球,但重要的是,别让每一次摔倒都变成无法翻身的债。
热爱不该有代价,清醒才是最大的底气。
愿我们都能在热爱的路上,走得更远,也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