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看似普通的娱乐行为——“冰球突破”,在网络上火了起来,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用冰球撞击玻璃、镜子甚至汽车挡风玻璃的视频,配文“挑战极限”“释放压力”,这种行为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却很少有人认真讨论,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个好玩的“小把戏”,但其实,它很可能已经踩到了法律红线。
首先我们要明确,“冰球突破”不是一项体育运动,而是一种破坏性行为,所谓“冰球突破”,通常是指用高速飞行的冰球(或类似硬物)撞击固定物体,试图将其击碎,这类行为常见于一些短视频平台的“挑战类”内容,比如用冰球砸碎手机屏幕、玻璃门、甚至电动车挡风玻璃等,乍一看只是“搞怪”,但如果造成他人财产损失,那就不是玩笑那么简单了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75条规定:“故意毁坏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你在公共场所用冰球砸坏他人车辆、商铺玻璃或公共设施,哪怕只是轻微损坏,也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。
更关键的是,很多“冰球突破”行为发生在小区、商场、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,一旦造成人员受伤(比如玻璃碎片飞溅伤人),还可能涉及《刑法》第234条“故意伤害罪”,即便你没有主观伤害意图,只要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且导致后果,就可能被追究责任。
冰球突破(中国)官方网站
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某地一名大学生为拍视频,在大学宿舍楼下用冰球砸碎一辆共享单车车窗,导致车主财物受损,警方调查后认定其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,最终该生被处以行政拘留并赔偿损失,这说明,不是只有“砸车”才算违法,即使是“小破坏”,也逃不过法律的眼睛。
从民事角度看,如果造成他人财产损失,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65条,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,这意味着,即使你没被刑事立案,也可能面临高额赔偿。
如何安全地玩“冰球”?建议大家:
- 只在封闭、合法场地进行,如专业冰球馆或训练场;
- 不要随意攻击他人财物或公共设施;
- 如果拍摄视频,一定要标注“娱乐性质,切勿模仿”,避免误导他人;
- 若发现他人有危险行为,及时劝阻或报警。
最后提醒一句: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看似“无害”的行为都可能成为法律的靶心,别让一时的冲动,换来一辈子的遗憾,玩冰球可以,但别让它变成“法律雷区”!